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弋江 > 统计年报

弋江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8-06-12 11:51 来源:弋江区人民政府 作者:admin 阅读次数: 字体:【  

2017年,全区人民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创新创业为引领,以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惠民利民为宗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一、综合经济

国民经济。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381.36亿元,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4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258.64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19.57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为0.82:67.82:31.36。财政总收入31.95亿元,增长13.4%。

财政收支。2017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1.95亿元,增长13.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62亿元,增长2.5%。其中增值税14.27亿元,企业所得税5.15亿元,个人所得税1.5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5.5%。全区地方财政支出17.29亿元,增长2.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7亿元、教育支出2.72亿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2亿元。

二、农 业

201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5.27亿元。蔬菜播种面积1115公顷,蔬菜产量28718吨,比上年增长4.1%。肉类总产量4342吨,比上年增长1.2%。生猪出栏为29245头,比上年增长107头;猪肉产量2536吨,比上年增长0.9%。水产品产量6912吨,渔业产值2.03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工业。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2.36亿元,增长1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2.62亿元,增长11.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10.88亿元,增长29.5%,占总产值的比重达52.6%,比去年同期增长4.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40.28亿元,增长24.8%,占全区总量的65.5%。2017年,全区产值过亿元企业93家,占全区总数的49.5%,实现工业总产值627.21亿元,占全区总量的93.3%,增长21.33%,高于全区平均水平6.26个百分点,对全区工业总量的贡献率达到112.46%,拉动全区规模工业增长19.2个百分点。

建筑业。2017年,全区新增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5家。比去年同期多5家。全区63家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8.11亿元,同比增长14.2%,高于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其中,建筑装饰装修产值为1.4亿元,同比下降12.5%;其他建筑产值1.4亿元,同比下降12.5%。全区安装工程完成产值7.3亿元,同比下降12.0%。2017年,建筑工程产值为39.4亿元,增长22.4%,占全部产值的81.9%,比去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396.26亿元,增长13.3%;其中工业投资196.36亿元,增长32.9%;房地产投资42.39亿元,增长5.0%,其他投资157.51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92.28亿元,增长23.6%;服务业投资199.83亿元,增长2.3%。2017年全区在建项目55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8个,10亿元以上项目37个。新开工项目42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0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

五、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201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99亿,增长13.5%,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零售额86.65亿元,增长18.7%。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发展较快,互联网零售企业贡献突出。限上批零业实现零售额83.62亿,占限上零售额比重为96.5%,增长19.8%,其中互联网销售企业实现零售额71.65亿,占限上零售额比重82.7%,对限上零售额贡献率106.4%,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19.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2017年,全区三产增加值119.57亿元,增长9.5%,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4%;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56.64亿元,增长40.1%。支柱性企业成为拉动全区规上服务业增长的主动力。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前三大行业占全区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的64.94%。

六、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加强城南过江隧道、轨道交通1号线、滨江公园二期等市级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保障。推进弋江嘉园三期、火龙岗北区、金石新城安置房工程建设。新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20个,完成棚改1564户。累计交付保障性住房9276套,配租保障性住房8524套。启动澛港新区等7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森海都市花园、日新化工厂宿舍焕然一新。启动芜澛路维修工程,高标准修建改造龙卡路、弋江站纬一路等7条城市道路,14.13公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全部完成,峨山路高速出口建成通车。

城市管理。加快实施绿化提升工程,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完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人工造林4708.5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8个、森林长廊示范路段4.5公里。实施84项主要道路路口、重要景观区域美化亮化提升工程。长江岸线集中专项整治成效显著,80个修造船点整治项目提前完成。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改造白马、马塘、小荆山等3座泵站,修复重点水毁工程12处。全面启动“清洁城乡、美化家园”环境专项整治,深入开展“贴近群众六走进”行动,累计整治占道经营、流动摊点3800余起;拆除违法建设358处,面积1.87万平方米。文明创建不断深入,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检,蝉联第二届省级文明城区。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2017年,区境内共拥有区属小学10所、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市直属中小学3所,境内高校7所。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19331人,其中小学13140人,中学6191人。全区中小学教职工1173人,其中小学725人,中学44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科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412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8件,居全省第一方阵。中航华东光电、问天量子等5家企业获批省重大科技专项,奇瑞新能源、航天特种电缆荣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高新区获批第二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再升级。孵化器成为产业集聚新引擎,启迪之星微电子等专业孵化器签约落地。全年新增孵化器9000平方米,新引进孵化项目61个,累计在孵企业384家。

八、文化和卫生

文化。2017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580余场。自主创编第七套健身秧歌,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全民健身运动重点推广普及项目。

卫生。全面实施医疗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慢性病药品福利计划试点成功。2017年末,全区共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6个,拥有床位数697张,专业技术人员936人。

九、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2017年,全区户籍人口23.64万人,比上年增长2.1%。共出生3019人,其中:男孩1553人,女孩1466人。人口出生率12.73‰。

居民生活。全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34699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36921元,比上年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9137元,比上年增长8.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8259元,比上年增长17.7%。

就业和社会保障。积极推进政策惠民和保障安民,投入1.62亿元实施24项民生工程。开展困难群众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实施特殊困难群体精准救助。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全年发放低保金4073.6万元,累计保障7.85万人次;医疗救助3534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088万元;临时救助935户,发放临时救助金207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206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1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46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