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党政要闻

潮起弋江南 扬帆新时代

——芜湖国家高新区成立十周年

发布时间:2020-09-13 15:04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admin 阅读次数: 字体:【  

    2006年,芜湖高新区被批准为省级高新区;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自此,芜湖国家高新区正式成立,区域核心面积6.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

  2020年,是芜湖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十周年。2010年-2020年的十年间,芜湖高新区形成了一个体制、两高融合、四大产业的发展格局:“一个体制”是指芜湖高新区和芜湖市弋江区实行“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 “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符合国家高新区与行政区产城融合发展的趋势,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两高融合”是指芜湖高新区既是高新技术集聚区,也是高科技人才汇聚区。区境内有安徽师范大学、皖南医学院等7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10万多人。“两高”为芜湖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四大产业”是指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芜湖高新区已形成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微电子及第三代半导体、大数据及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及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

  这是芜湖高新区嬗变的十年:经济总量攀升至455.8亿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11.5%;财政收入39.3亿元,年均增长7.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3万元,年均增长10.03%。 2020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52亿元,增幅3.9%;财政收入26.94亿元,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4%,其中民间投资增长3.7%。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07.2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度达67.82%。芜湖高新区综合排名升至全国第41位,双创示范基地荣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在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芜湖高新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芜湖)经济带建设,沿江打造十里江湾人民公园,激活长江、青弋江、漳河等水系资源,推动水岸同治、水脉连通,全方位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高新。

  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芜湖高新区明晰产业功能定位,着力做大做强四大主导产业,以产业进步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79.87亿元,2020年上半年实现产值269.79亿元。

  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凸显。在奇瑞商用车、奇瑞新能源双龙头带动下,集聚中集瑞江、中联重科安徽工业车辆、瑞弗特种车等专用车龙头企业,汇聚天弋锂电、奇瑞安川电机、威迪斯电机、达尔智能、忠旺铝材、舟之航电池、豫新世通电空调等全产业链企业。同时向智能化、网联化领域拓展,吸引盟博科技、奇英智能、瑞视达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地。奇瑞商用车总部2019年投入运营,年销售收入突破120亿元,旗下海豚EV位居新能源专用车销量榜第一名。奇瑞新能源小蚂蚁车型蝉联A000级纯电销售冠军,新发布蚂蚁车型并正式发售。中联重科电动叉车投放市场。中集瑞江改装车新能源产品加快研发。奇英智能成功研发智能网联汽车控制器和智能网关等产品。芜湖高新区牵头成立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新能源汽车专业委员会。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先后获批国家创新型集群试点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在2019年省战新基地考核中获得A档成绩。

  微电子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加速成长。通过抓龙头、建平台、促孵化、聚人才,先后集聚华东光电、天兵电子、云木科技、启迪微电子、赛腾微电子、瑞迪微电子、博高光电、精嘉电子、航飞科技等40余家企业,基本形成涵盖材料、设计、制造、封测、应用模组及销售等方面的全产业链条。太赫兹工程中心主体工程完工,毫米波器件生产设备安装结束,碳化硅功率器件、氮化镓射频器件两条产线进入产品试制阶段。赛腾微电子微车规级MCU芯片累计出货达百万颗,实现了国产主控MCU在汽车前装市场产业化的重大突破。精嘉电子PCB集成电路贴装生产项目投产。岱梭微电子、云木科技等项目进展顺利。

  大数据及信息技术产业初具规模。汇聚三只松鼠、中软信息、龙鼎科技、迪科数金、兆尹科技、惠国征信等企业,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开拓新空间。三只松鼠于2019年7月成功登录创业板,当年销售突破110亿元。今年“6·18”销售额稳居休闲食品行业第一位,并开拓“1个主体+4个子品牌(铁公基、小鹿蓝蓝、养了个毛孩、喜小雀)”全新布局。中软信息在操作系统、云计算、人工智能领域加大投入,推动软件系统国产化替代进程。龙鼎科技运用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业内领先的现代智慧物流生态体系。迪科数金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金融机构提供信贷风控的技术、产品、运营及整体解决方案。惠国征信运用大数据技术,搭建社会信用体系服务平台,并开发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金融科技等产品。

  节能环保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形成以海螺川崎、海创环保等海螺系企业为引领,三花自控、启迪清源、水韵环保、艾尔达、力锐达、力锐德等企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涵盖新材料、高端装备、污染治理等产业链各环节。海螺装备弋江制造基地研制的余热锅炉、节能立磨等设备出口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水韵环保致力于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建立“调研-检测-分析-设计(方案)治理-运营”系统化水生态修复运营集成技术体系,同时加快股改进程,已报省证监会备案。赫为科技环保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碧欧蓝VOC气体治理进展顺利。启迪清源建成13条超滤膜生产线和1条KVM膜生产线。弋海空调地源热泵一体化空调系统项目投产。

  创新创业不断增强

  十年来,芜湖高新区突出“高、新”特点,在“创”字上发力,创新创业成效显著。截止2020年7月,全区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63家、高新技术企业130家、国家级科研平台7个、博士后工作站6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1家。芜湖高新区入选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百强榜。

  优质创新资源加速聚集。嫁接高校优质创新资源,芜湖高新区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成立西电芜湖研究院,已累计招收培养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218名。还联合企业成立西电-启迪、西电-熙泰电子等实训基地,完成10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引入中国科技大学建设先进智慧研究院。与安徽理工大学合作建设先进材料研究院。核工业芜湖工程勘察院引入北师大水环境研究院等机构,搭建“环保医院”平台。

  企业研发能力持续提升。华东光电和中航华东光电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实现我区零突破。全区获批安徽省重大工程、重大专项8个,占全市总数的50%。中航华东光电、三只松鼠、海螺新材料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获批企业数占全市获批企业总数的60%。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新认定企业29家。组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219家。2019年全年新申请专利1299件,授权专利913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8.8件。华仁科技承担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三联锻造、华东光电、奇瑞新能源承担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

  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2020年上半年,新增企业主体1649户、增长12.4%,注册资本总额增长49.6%;新增个体工商户1718户。安师大大学生孵化器建成使用,中皖智优产业园正式开园,汇峰跨境产业园、拓速乐跨境众创园建设持续推进,皖江云、追梦、资城等孵化器加快壮大。全区现有孵化载体21个,孵化面积133.2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560余家、毕业企业百余家。积极组织策划“全国双创活动周”活动,组织天兵电子、盟博科技等20余家企业申报“创响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芜湖高新区将好的营商环境视作阳光、水和空气一般不可或缺,我们积极施行链长制,启动承诺制改革,先行推开政务服务O2O模式、试点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结、开展G60、长三角“一网通办”等,大力营造“四最”营商环境。

  审批流程更加科学。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企业设立登记、简易注销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变更登记、普通注销登记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公司章程备案、管理人员变动备案等业务当场办结。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制定印发《高新区工业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缩短施工前事项办理时间。

  政策支持更加有力。积极指导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各类产业政策。疫情发生以来,共兑付各类支持资金3.1亿元,减免税费98.8万元,抵退税46.1万元;返还失业保险费709.7万元,发放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326万元;减免中小企业房租1290.4万元。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62万元、贴息125.7万元。

  服务机制更加完善。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大力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施行链长制,制定印发《高新区开展企业“四送一服”、产业链链长制包保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包保企业机制。建立高新区企业网格化包保帮扶机制,对中小微企业实行全覆盖。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数量为4007条,其中,全程网办事项占比达90.6%。

  过去十年的发展,为芜湖高新区加速崛起、全面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今后实现更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