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指南

发布时间:2024-01-15 08:49信息来源: 弋江区中南街道阅读次数:编辑:许伟 字体:【  

一、对企业开展的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根据培训合格人数,按人均800元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

企业资质。“企业”指在我省行政区域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类企业,包括省外注册公司在我省成立的子公司,不包括、办事处、服务点等非独立法人。

培训对象。培训对象分为两类:一是与企业签订12个月及以上劳动合同的员工,且在12个月以内参加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二是符合规定的劳务派遣人员,且在协定的派遣期限截止前参加用工企业或所在劳务派遣机构组织的技能培训。根据“谁用工、谁培训、谁负责”的原则,该培训须由用工企业开展申报。

项目范围。共分三类:一是在现行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内,有国家职业标准的职业(工种)。二是在现行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内,与主营业务密切相关的专业技术类、管理营销类等职业岗位。三是尚无国家职业分类或国家职业标准,但与主营业务密切相关的主体技能类工种(项目)。

实施方式。一是建有职工培训中心或者具备培训条件的企业依托本单位设施设备组织实施。二是企业不具备培训条件或组织实施困难的,可遵照市场原则委托具备资质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以及本行业领域龙头企业(原则上为规模以上企业,下同)组织实施。受委托的承训机构原则上在本市行政区划之内。

实施程序。

(一)基本信息注册。企业通过口头、电话等便捷方式向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人社局”)申请“安徽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登录账号,填写企业基本信息;所在地人社局审核通过企业基本信息。(本程序适用于首次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此前已注册登记的单位应按要求补充完善基本信息。下同)

(二)培训组织实施。

1.企业(含省属企业、中央在皖企业)登录“安徽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班申请”模块,选择“培训类别”——“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向所在地人社局提交开班申请。(对于母公司与子公司均在省内但不在同一市县的,根据实际需要,向母公司或子公司所在地人社局申请;煤炭、电力等在省内跨市县的资源能源类企业可在职工所在地以总公司名义申请);

2.所在地人社局进行系统审核,提出“同意”或“不同意”意见,不同意开班的须说明理由;

3.企业按照开班申请明确的事项组织实施,并接受所在地人社局动态监管;

4.培训完成后,在所在地人社局派员或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指导监督下开展结业考核;

5.所在地人社局将结业考核合格情况报同级财政局,于20个工作日内将补贴资金拨入申请单位在金融机构设立的基本账户。

培训时长。不少于60个课时,每课时45分钟。技术理论知识与综合素质理论知识(消防、安全、保密等)的培训课时不低于总课时的30%。

补贴标准。人均800元。

申报材料。按照“安徽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要求填报即可,原则上实行无纸化申报,确需提供纸质申请材料的,由所在地人社局自行制作格式文本并指导申请单位填写。培训组织实施过程管理材料由企业自主妥善保管存档(不少于5年),存档信息应与向所在地人社局申请开班的相关信息保持一致。下同。

有关要求。一是于设有子公司及独立法人机构的集团公司等,其职工在子公司之间、母子公司之间流动,重新订立劳动合同关系并开展岗位培训的,不予享受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补贴。二是参训学员到课率低于总课时80%的,不予参加结业考核。三是每班期按照结业考核合格人数给予培训补贴支持。四是每班期培训合格率=培训合格人数/实际参加结业考核人数。


二、对企业开展的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按高级工2000元、技师3500元、高级技师5000元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

企业资质。比照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执行。

培训对象。培训对象分为两类:一是与企业签订12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的员工。二是符合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条件的劳务派遣人员,由用工企业申请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项目范围。一是《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技能人员类职业(工种);二是可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以及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所有职业(工种)。

实施方式。一是建有职工培训中心或者具备培训条件的企业依托本单位设施设备组织实施。二是企业可委托具备资质的行业协会、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以及本行业领域龙头企业组织实施,受委托的承训机构原则上在本市行政区划之内。

实施程序。

1.企业(含省属企业、中央在皖企业)登录“安徽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班申请”模块,选择“培训类别”——“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向所在地人社局提交开班申请。(对于母公司与子公司均在省内但不在同一市县的,根据实际需要,向母公司或子公司所在地人社局申请;煤炭、电力等在省内跨市县的资源能源类企业可在职工所在地以总公司名义申请);

2.所在地人社局进行系统审核,提出“同意”或“不同意”意见,不同意开班的须说明理由;

3.企业按照开班申请明确的事项组织实施;

4.培训完成后,由所在地人社局或具备资质的行业鉴定机构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5.所在地人社局将参训职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情况报同级财政局,于20个工作日内将补贴资金拨入申请单位在金融机构设立的基本账户。

补贴标准。高级工2000元/人、技师3500元/人、高级技师5000元/人。

申报材料。比照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的材料要求执行。

有关要求。一是企业每年只能对同一名职工、同一职业(工种),开展1次补贴性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二是组织实施过程由企业自主管理,所在地人社部门严把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核关口,各负其责,确保证书含金量。


三、对贫困劳动者、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称两后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含新生代农民工、退捕渔民)、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下同)等实施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并对初次参加技能鉴定的费用予以免除。

关于培训课时比例构成培训总课时按照省级及市级工种目录和补贴标准中确定的课时执行,其中:技术理论知识与综合素质理论知识(消防、安全、保密等)的培训课时原则占总课时的40%,实际技能操作训练原则占总课时的60%。

关于免费培训的含义。“免费培训”是指政府对基本培训服务的供给所发生的培训费用予以免除。上述6类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按照省市两级工种目录及补贴标准免除培训费,以满足大多数参训者学习初级技能或专项技能的基本需要。对于部分劳动者参训项目收费标准超出省市两级免费标准的,遵照市场化培训原则,超出部分仍需由参训者个人交费。

关于同一年度享受免费培训次数。上述6类人员每年享受1次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含技能脱贫培训)。对当年度培训合格后仍未实现就业的人员,可继续参加下一年度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工种项目由学员自主选择。学员培训合格后实现就业情况纳入“安徽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信用等级评定指标体系。

关于灵活就业人员参训问题。个人缴费参加社会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符合上述6类人员对象身份的,允许参加就业技能培训。

关于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界定。指进城求职务工的农村户籍劳动者。包括已在城镇务工(主要指短工、零工,未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准备到城镇求职就业的人员。

关于下岗失业人员界定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以及未参加失业登记的城镇无用人单位的居民。

关于参训人员年龄问题。上述6类人员参加培训的,无需提供《就业创业证》,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劳动者应在16周岁至65周岁,其他5类劳动者应在16周岁至60周岁(领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者除外),男女参加培训的年龄要求一致。

关于外省户籍人员参加培训问题。符合年龄条件的外省户籍劳动者,凡在我省依法办理取得居住证的,可参加居住地组织开展的免费就业技能培训。

培训补贴拨付问题。承训单位通过“安徽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向所在地人社局提交开班申请;所在地人社局通过系统审核后提出“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不同意开班的须说明理由;培训单位按照开班申请明确的事项组织实施,并接受所在地人社局的动态监管;培训完成后,培训单位通过系统向所在地人社局申领培训补贴;所在地人社局将结业考核合格情况报同级财政局,于20个工作日内将补贴资金拨入申请单位在金融机构设立的基本账户。退役军人培训按现行要求执行。

申报材料。比照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的材料要求执行。

有关要求。一是参训学员到课率低于总课时80%的,不予参加结业考核。二是每班期按照实际结业人数享受培训补贴支持。三是每班期培训合格率=培训合格人数/实际参加结业考核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