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弋江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29 10:08信息来源: 弋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阅读次数:编辑:赵宇轩 字体:【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全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提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弋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聚焦高质量、冲刺过千亿、建设中心区”的奋斗目标,推动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任务大落实,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突出高质量,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3.1亿元,增长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8亿元,增长10.5%;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超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4%。弋江区作为安徽省唯一代表(排名第97位)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入选安徽市辖区综合竞争力三十强,排名全省第5,全市第1;全省县(市、区)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综合效益榜第1名;芜湖高新区在126个安徽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含国家级开发区21个)综合考核评价中位列第2;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实施工作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图表1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2023年完成

绝对值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563.1

1.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41.8

10.5

进出口总额

亿元

-

10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

2.4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5.4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

%

37.7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1.77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1.12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

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产业发展质效趋升。三次产业结构由0.62:54.2:45.18调整为0.60:52.38:47.02。不断完善“汽车链”推动“半导体链”、赋能“大数据链”、融合“现代服务链”的“多链协同”发展格局,主导产业持续壮大。

深化首位产业高效协同。持续推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协同发展,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产值达312.2亿元。以奇瑞新能源、奇瑞商用车两大主机厂为产业链核心,逐步向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延伸,涵盖“三大电”“六小电”、智能网联、车规级芯片、轻量化车身材料、后市场服务等领域。集聚产业相关规上企业120余家,整车制造及特种车辆制造企业5家,零部件企业60家,后市场企业40余家。芜湖新能源汽车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连续6年在全省评估A档,2023年排名全省第一。三联锻造深圳主板上市,优升新能源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安徽首家美股上市公司。捷途“旅行者”“山海”全球首发,奇瑞新能源“舒享家”“iCAR 03”上市加推。奇瑞新能源汽车四期项目完工达产。泰瑞总部基地、得壹电池、威迈斯四期、中鼎热管理系统、舟之航总部等项目有序推进,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强化微电子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加速集聚。以第三代半导体为切入点,围绕汽车电子发力,建立涵盖材料、设计、制造、封测、器件、应用模组及销售的全产业链条,产业发展潜能释放,全年实现产值16.9亿元,同比增长39.1%。长飞先进半导体正加速打造半导体垂直整合型公司,与奇瑞汽车强强联合,研发国内首家上车验证的国产碳化硅产品。瑞纳半导体汽车半导体系统封装及配套建设项目成功落地。芯塔电子自主研发新一代SiC MOSFET器件通过车规级认证。西电芜湖研究院在金刚石制备领域取得关键突破。优化大数据及信息技术产业结构布局。华为云华东数据中心项目加快建设;科大讯飞、鼎云科技、达尔智能加大云计算及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软信息、迪科数金强化应用软件迭代;兆尹科技获批2023年第一批安徽省首版次软件;瑞迪微电子等4家企业获批省级数字化车间;三只松鼠等45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证书。加快推进鲨鱼菲特、乐茶、贝石、旷野四大总部建设,结合南站科技园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化、数字化全国总部集群。聚焦节能环保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再提升。紧盯“双碳”经济,全力推动智质智慧装备总部基地、斯高德智慧农业装备总部基地等一批优质项目开工建设,为经济社会低碳绿色发展提供装备支撑。海创环保节能降碳替代燃料资源化利用项目完成建设;海创循环新能源材料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加快投产;华芯公司打造自动割草机总部基地;引入安徽清氢能源、安徽环牛、哈工新材等一批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加快产业集聚。

                                         图三: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图(%)

                              

“双招双引”打法焕新。秉持“四聚焦”的招商理念,大力推进优质项目招引,夯实首位产业生态、强化主导产业融合、深化多元产业创新。全年新签约项目101个,总投资464.24亿元。聚焦主导产业,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招引项目60个,总投资超380亿元,占比约81.9%;总投资125亿元的华为云华东数据中心、总投资100亿元的紫光瑞能高性能智能汽车芯片产业链创新基地、总投资50亿元的智路汽车半导体系统封装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华芯总部基地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户,产业首位度进一步夯实。聚焦总部经济,全年共招引总部项目61个,总投资213.1亿元;鲨鱼菲特、乐茶集团、贝石科技、旷野集团总部开工建设,打造总部经济样板区。聚焦要素资源,新参与设立政府基金12个,基金总规模达162亿元,产业基金助力招引项目8个;新招引创新平台、研究院等配套项目49个,总投资178.6亿元。聚焦存量资产,严格智能科技装备产业园盘活北航装饰,智质总部基地项目盘活原海螺地块。

专栏12023年全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成果

类别

重点项目

竣工

2023年全区竣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5个。

新能源汽车绿色技术应用示范基地、中鼎新能源热管理系统及铝箱体、义柏晶圆与半导体精密载具设计与制造项目等项目

开工

2023年全区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6个。

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项目、安徽智质智慧产业基地项目、新型轻量化精密成型汽车零部件产业化项目、严格智能科技装备项目、鲨鱼菲特总部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等项目;

在建

2023年全区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99个。

新型高性能电池项目、邻几便利店供应链保障中心项目、博康集团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沃霖汽车智能部件研发生产基地二期、老金磨方健康产业园等项目。

 

专栏22023年全区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建设成果

类别

重点项目

竣工

2023年全区竣工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24个。

安徽慕嘉新创创新型公共服务平台、恒智华东总部项目、倾行智能体育健身运营项目等项目;

开工

2023年全区新开工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1个。

南站科技园、贝石集团总部及研发基地、旷野集团总部基地及研究院、源恺数字商务服务平台项目、弗林乔海外投行全球运营中心项目等项目;

在建

2023年全区在建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78个。

上元中江科创园、三只松鼠研发运营中心、健康食品研发中心、科大讯飞创新中心、纭毅运输运转枢纽、新零售电商产业园等项目。

 


现代服务业崛起加速。长飞先进半导体获批省级“十四五”第三批两业融合试点企业;瑞丰中国商品交易博览城获批省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汇峰电商产业园、锦瑞电商产业园获评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获芜湖市现代服务业优秀人才。实施“徽动消费·优购弋江”促消费行动,发放消费券超10万张,累计投入促消费资金900余万元,带动消费超2亿元。深入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全力打造中御弋江南漫步街、松鼠小镇、中央城财富街等3条特色夜市街区。

乡村振兴蓝图新擘。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超前完成7.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任务,种植优质专用粮食3.93万亩;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行动,推广智慧“芜湖大米”,新增“百亩方”示范基地2家、“千亩片”示范基地2家,共6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全区9个村强村占比已达100%,村均经营性收入213.8万元,村均经营性收益62.51万元;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家,新增农民合作社4家,新成立家庭农场13家。发放涉农补贴资金640万元,培训农民工2338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370个,安置上岗人员115人,支出社保补贴100.1万元,岗位补贴65.5万元;深入实施“158”行动计划,新认定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1个。新增绿色食品产业项目3个,总投资2.1亿。

区域合作成效初显。一体化合作迈向更高质量,芜湖高新区获批G60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启迪之星·芜湖孵化器入选第二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名单。等高对接进程加快,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当选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与上海市安徽商会科创智能专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在产学研方面的深入合作;西电芜湖研究院与问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南京大学等开展技术合作。交流合作持续深入,弋江区(高新区)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市松江区、常州市天宁区学习先进经验;各街道、区直单位均赴长三角先发地区开展学习交流。全年引进长三角投资项目21个,总投资83.02亿元,占比28%。

(二)加快动能转化,迈入创新发展新车道

持续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入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西电芜湖研究院成功研制2.45GHz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设备国产化;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孵化创新平台16家,其中国家级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总数达325家;新入库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60家,位居全市第一;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总数达19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5.4件,位居全省前列。舟之航、盟博科技等5家企业获认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华夏光电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天兵电子、海螺川崎等6家企业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长飞半导体、辛巴科技等6家企业获批省重点科技研发项目;得壹新能源获批安徽省重大科技攻关专项“揭榜挂帅”类项目。奇瑞新能源、兆尹科技、中航华东光电等7家企业获省科技进步奖。实施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高层次人才认定、项目申报落实,引育领军人才12人、高端人才173人,新增高层次人才团队20个,新招引大学生超1.2万人。 

专栏32023年全区新增创新平台

类别

重点项目

省级

以上

2023年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6个;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

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

省级工业设计中心4个;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

 

全力打造高水平创业载体。全区现有市级以上孵化载体29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家、省级孵化器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国家级孵化基地1家,省级孵化基地1家。在孵企业(团队)827家,孵化总面积近4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总人数达6389人,累计孵化企业(团队)2270家,毕业企业190家。瑞迪微电子、芯塔电子荣获CIS2023“2023年度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年度技术创新进步奖”;科大讯飞芜湖产业创新中心、易恒科技孵化器获批省级孵化器;芜湖汇峰电商产业园、锦瑞电商产业园获批安徽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新吾科技获得芜湖市第十二届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深度改优。推深做实“1%工作法”,完善领导干部包保联系企业机制,协调帮助企业解决问题573个。抢抓安徽省营商环境改革示范区建设机遇,10项改革创新试点举措在全省范围推广。优化工程建设阶段办理流程,工业类项目实行“承诺制+代办制”,全流程在线审批。“惠企政策超市”平台上线政策122项,线上兑付资金超2800万元。发放亩均英雄贷70.3亿元,发放额全市第一。兑现各类产业扶持资金4.3亿元。提供担保增信8.8亿元,同比增长50%,高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连续三年获评“全省科技融资担保体系”突出贡献单位。

(三)聚焦品质优先,展现城区发展新颜值

城市面貌持续改善。全力保障城南过江隧道、大工山路快速化改造等市级重点项目。加快市政道路建设,完成规划支一路(萃文路)、仓津A地块规划支路、仓津C地块规划支路工程、新兴路北段道路工程建设。全区16.9公里农村道路完成硬化及联网工程。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完成月河星城、九龙新村、烟厂二区、烟厂三区、城管宿舍以及武警部队家属小区等6个老旧小区改造。打造城市绿化新面貌,完成乌霞山路、红花山路等19个路段全长1万余米垂直绿化提升;打造天井山路花景大道,绿化提升面积4700平方米;新建“芜小园”口袋公园五处,总面积约3.84万平方米。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强化物业管理,印发《弋江区进一步提升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水平攻坚行动方案》,开展各类型“业主接待日”活动166场次。万科海上传奇小区评为省级“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推进市容管理、违法建设、垃圾分类、绿化保护、车辆秩序等多领域执法,清理违规设置户外广告108块,拆除违法建设304处,拆除面积2.5万平方米,排查移交废弃车辆27辆,查处偷倒建、无证运输、违规运输建筑垃圾案件32起,全力维护社会秩序。成功创建“最干净公园景区”1个、“最干净道路”6条、“最干净菜场”8个、“最干净小区”9个和“最干净公厕”6个。

专栏42023年全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果

类别

重点项目

道路

2023年完成省级民生工程农村公路联网路工程15.16公里、农村路养扩工程6公里、农村公路白改黑工程1.65公里;

水利

2022年高标准农田、城南圩包斗门更新改造工程和麻浦桥站更新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完成2023年高标准农田等项目持续推进;连河圩冲填区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等项目启动建设

市政

设施

高新区南区配套住宅、天子港环境提升等项目建设完成,建筑垃圾再利用等项目持续推进

 

(四)引领绿色发展,擦亮生态文明新底色

“双碳”建设稳步推进。印发碳达峰实施方案,全力推进能耗“双控”、常态化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全年受理节能承诺20件,区级开展节能报告审查项目3个,转报市级审查项目2个,省级审查项目1个;大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引导企业不断提升绿色化水平,推动生产环节节能降耗,助力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目标。新亚特、泰和管业、瑞迪微电子3家企业获批市级绿色工厂;中集瑞江、奇瑞新能源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奖补;顺利完成芜湖高新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中期自评估工作,持续推进高新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生态环境高质提升。智慧环保二期平台完成建设,助力科技治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区PM2.5平均浓度30.5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优良率81.7%,区域空气环境趋于稳定。深入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连续5年保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进一步规范漳河备用水源地保护,完成漳河备用水源地整改建设项目。全面落实水生态补偿机制,完成208个排口整治规范工作。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组织开展第二阶段13条水体源头治理和生态修复。开展工业企业排水再督查专项行动,累计排查管网66.42km,现场帮扶52家企业开展整治提升。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指导201家危废产废及经营单位完成固废系统填报,实现固体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

(五)聚力暖心惠民,交出民生改善新答卷

民生保障网更加紧密。深入实施46项民生实事,累计投入资金2.89亿元。持续做好兜底保障,全年发放各类低保、低边、特困、残疾人补贴共计4966.8万元。创新救助新品牌,成立“救急难”互助社50家。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放高龄津贴496.9万元,低收入养老服务补贴203.2万元;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33个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站)引入专业涉老服务类企业及组织参与运营;实施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建成村级养老服务站6个。完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7.0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91万人。全力推进就业创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771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3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12%。

社会事业愈发繁荣。全力补齐教育资源短板,利民路小学改扩建完成,新增学位1000个;元亩塘中学、大学城配套小学、澛港街道中心幼儿园已开工建设。伟星国樾、中御公馆等3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全区中小学完成智慧学校建设。深化拓展国家级健康区创建成果,积极承建芜湖市健康教育馆(弋江区市民健康体验中心),打造特色科普教育基地。加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下沉,完成12家基层机构标准化建设、1家中心村卫生室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全年共计开展体育活动赛事30余场,参与赛事活动7.3万人次。“15分钟阅读圈”建设推进,新建成中南街道利民书苑、南瑞街道沐春书院等书苑、书房6座,马饮书房、弋江南书苑被评定为芜湖市“星级”书房。全年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千余场,服务读者人次超过60万。

暖民心行动更加深入。聚焦群众关切、聚焦民生福祉。持续高标准推进暖民心行动点位建设,落实落细各项行动,增强辖区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建成并运营城市(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15个,累计服务老年人超30万;新增城市泊位8877个,新建公共停车泊位670个;维修和新建健身点位20个,建设完成健身步道11.7公里,参加赛事活动人数达7.3万人次;新增托位755个、新增学位1120个,全区共有28所幼儿园开设了2-3岁托班,实现按需开展;完成全区6-9岁适龄儿童窝沟封闭3992人;组织培训家政服务人员4999人次;全区参与学习教育活动老年人达1.51万人;组织开展各类招聘会411场,累计参会企业6614家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1003人次,新引进大学生来区就业12300人。金牌物业行动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率100%、业主委员会组建率95.3%;儿童青少年眼健康行动眼健康监测检查覆盖学生数7.51万人。

专栏52023年全区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成果

类别

重点项目

教育

利民路小学扩建项目、伟星国樾幼儿园等项目完成建设。

卫生

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改造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

文化

体育

新建中南街道潮音书苑等6处城市阅读空间,浅湾社区等4处百姓健身房;对十里江湾公园二期健身步道塑胶面层进行提升改造;完成南瑞湖体育公园球场翻新改造工程。

 

社会运行更加稳定。成功创建达标类“枫桥式公安派出所”1个,获评安徽省示范派出所2个,弋江所被推荐为省级标杆派出所。累计注册“红袖标”、江淮义警等群防群治力量4006人,积极打造芜湖版“朝阳大妈”。建立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提供法律咨询、投诉举报受理、劳动监察执法、争议调解、仲裁、司法确认等劳动纠纷化解“一站式服务”。深化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发现并整治安全生产隐患2953处,行政处罚419次,共计220.5余万元,约谈企业128家,责令停产整顿11家。全年挂牌督办整治重大安全隐患16起,全部整改销案。

2023年,三山经开区建设“高水平开发区、有魅力生态区、现代化中心区”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8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亿元;技改投资增长31.3%,全市排名第二;新开工制造业项目投资增长53.5%,全市排名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8%,全市排名第一。“双招双引”动能更强。全年新签约项目123个,增长25.5%,计划总投资367亿元。新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9个、领军人才6名、高端人才152名、大学生4711人。产业强区根基更牢。现代农机基地产值138亿元,增长4.5%。列入省重点项目79个,总投资1484亿元,普立思聚乳酸一期等项目投产,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开发区获批省“两业融合”试点园区,三山综合物流园入选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芜湖港三山港区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伟星三山星悦广场开业,实现大型商业综合体零的突破,首届“星悦夜市”开市。科技创新活力更显。举办第十届生物基和生物分解材料技术与应用国际研讨会。通潮精密等4家企业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熙泰科技等12家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高企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民生福祉成色更足。深入推进“暖民心”行动,开展“2+N”招聘会139场,新增城镇就业7091人。举办“油彩峨桥”乡村旅游文化节、“皖美山水”骑行赛等系列活动,响水涧油菜花季接待游客35万人次,“渡江第一船”纪念馆建成开放,三山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安定医院顺利揭牌、天坛医院开工建设。三十九中、高安中心小学与南京金陵汇文学校结对共建。在全市率先启动“医教共建”项目,聘任5位专家为“阳光副校长”。城乡建设品质更优。实施外龙窝湖湿地公园等人民城市建设项目47个。谋划峨桥“茶市水乡”田园综合体建设,响水涧村入选省级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完成16个小区雨污混接整治、8条道路市政管道改造。全面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PM2.5平均浓度32.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居全市前列。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得之点滴却艰辛,回顾过去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重大挑战,全区上下坚决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不畏难、敢作为、勇担当的工作作风,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提质、质中增效的良好态势。成绩来之不易,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战新产业整体规模下滑,高技术产业占比不高,现代服务业结构不优,对经济提升拉动能力不强;城区能级提升还不够快,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短板依旧明显,城乡之间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与主要任务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攻坚之年,也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面对新背景、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着力在新实践中起好步,在新征程上创新章。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5%左右;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GDP能耗保持全市最低水平。为达成以上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提质增效,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再绘新蓝图

加快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再升级”。全面融入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不断提升核心技术领域自助配套率,既当好细分领域“领跑者”,又当好关键领域“上进生”。支持奇瑞新能源、奇瑞商用车打造中高端产品,全力保障捷途“山海”系列、奇瑞“iCAR生态”系列品牌做大做强;推动瑞氢动力、清氢能源等企业在氢燃料电池研发和产业化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加快布局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保障泰瑞总部基地项目顺利落地;培养本土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支持舟之航、威迈斯、三联锻造加速产业化布局,力争舟之航产值破百亿,威迈斯产能加速释放;加快推进必达高集成一体压铸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汽车后市场龙头企业。加快布局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深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小镇建设,持续丰富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微电子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扩量“再加速”。打造国际领先的汽车半导体制造基地,为首位产业提供核“芯”支撑。保障长飞先进半导体产能提升项目顺利完成,力争成为国内首家上车验证的国产化碳化硅产品,打破国际垄断;全力推动义柏半导体晶圆载具总部基地项目、紫光瑞纳半导体系统封装项目达产扩量;支持芯塔电子通过车规级认证的新一代SiC MOSFET器件加速产业化发展;利用西电芜湖研究院研发产业化平台,在核心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上重点发力。大数据及信息技术产业增效“再促进”。持续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布局,依托大数据赋能激活发展潜力。推进华为云数据中心、时空智子大数据区域总部建成运营,优化区域算力网络;推动加佳数字商务服务、徽投控股大数据项目开工建设,提升平台服务能力;支持中软信息、鼎云科技、迪科数金、达尔智能等信息科技企业加快发展;聚焦人工智能、信息服务再招引一批重点信息技术企业。节能环保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再深化”。紧盯“双碳”经济,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推动保障智质智慧装备总部基地项目加快建设;海创循环、海创环保项目落地达效;推动予秦碳化硅长晶炉总部基地项目投产达规;支持三联锻造新型轻量化精密成型汽车零部件项目加快推进。

专栏62023年全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计划

类别

计划目标

三重

一创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地:智能汽车电子产业园、新能源热管理系统及铝箱体研发生产、博康集团总部等项目加快建设;舟之航总部基地项目、新中基汽车安全件以及年产50万套(10GwH)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Pack研发生产等项目开工建设;奇瑞新能源四期、舟之航总部基地项目部分投产

◆重大工程:中航华东光电智慧安全视觉产业化、忠旺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等项目建成验收

其他

项目

◆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贝石集团总部及研发基地、旷野集团总部基地及研究院等项目开工建设

 

加速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优结构增效益。扎实推进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区域建设,全面发挥“制造+服务”叠加优势,充分释放“融合+创新”组合效应,持续探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创建一批两业融合试点企业。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依托海集云完善协同应用生态,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和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开展技术赋能加速数字化转型,加快标杆示范企业分类分层培育,争取2024年新增标杆示范企业9家,新增登云中小企业65家。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支持汇峰跨境产业园等存量服务业集聚区加速规模提升,再申报一批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支持江川人力资源产业园、上元产业园、中皖智优、慕嘉产业园等优化平台服务、加快企业引进,提升集聚态势,成为促进服务业提升的储备区和爆发点。积极推进总部经济发展,以招引企业总部、发展总部经济为着力点,以最短时间、最低成本获取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的快速集聚,培育上市后备力量。聚焦电子商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领域,再招引一批优质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品质上水平。加强规划引领,全面摸底全区消费环境,推进消费能级提升发展规划编制。打造主题品质消费节活动,加大消费券发放力度,激活市场消费热潮,促进以节兴市、以节兴商、以节聚势。打造多样化高品质消费场景,利用现有街区、主题公园等消费场所,积极发展绿色消费、夜间消费、文创消费等特色消费,创新发展户外经济、定制消费、服务消费等新业态。加大生活型服务业基础投入,优化一刻钟便民圈建设,围绕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医养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领域,提升市场供给能力,扩大服务网点辐射范围,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相互促进。

专栏72024年全区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建设计划

类别

计划目标

竣工

时空智子大数据区域总部、华为云华东数据节点、源恺数字商务服务平台、立讯智能域控研发中心等项目。

开工

◆开瑞总部、东方印象销售总部及研发中心、华育全场景智能教育研发应用等项目

 

(二)突出高端高质,在激活创新动能上再创新标杆

打造创新转化“新高地”。打好创新“企业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头雁引领、雁阵齐飞”的科技企业集群体,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高企—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承担国家及省、市各级科技计划项目,集聚人才、土地、政策等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6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不少于700家。打好创新“平台牌”,以创新平台为支撑,加快推进上元中江科创园、智能汽车电子产业园建设,南站科技园开工建设,推动安徽创新中心建成运营。实施产业研究院建设行动,鼓励西电芜湖研究院争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支持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安工大研究院、安理工研究院等研究院发展建设,再引进一批有实力的研究机构入驻。打好创新“大学牌”。充分发挥高新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优势,推动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发展,拿出更多硬招实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浓厚创新创业氛围。

扩容创业集聚“蓄水池”。加快培育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支持有条件的孵化载体升格省级、国家级。加快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启迪之星·芜湖孵化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四大主导产业和区内高校院所,构建从关键技术突破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及其集群形成的完整创新体系,打造一批集研究开发、孵化加速、成果转化、创投基金、服务机构、专业化运营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实施“紫云英人才”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招引培育力度,持续开展“创响中国”等活动,营造浓厚创业氛围。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区,优化落实“紫云英”人才计划和弋江区人才政策30条,力争新招引领军及高端人才150名、大学生1.4万人。加大人才团队引育,给予更充分的场地、研发和融资支持,鼓励领军企业围绕产业链主动投资孵化初创团队,力争新招引人才团队20个。

增强区域合作“聚能环”。落实《安徽省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工作举措抓好落实,做实做细各项任务,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上进生”的奋斗姿态创造性推动各项工作,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活力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道路。深化长三角人才“引育用”结合,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力度,促进长三角地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芜湖。

(三)突出优选优培,在聚能发展潜力上再谱新篇章

开创“双招双引”新局。聚焦首位产业,打造更广范围产业生态集群。着眼全链条布局,加快推进泰瑞总部基地、威迈斯四期等项目落地,推动自动驾驶基础设施及创新平台建设,加持首位产业发展;深化全产业融合,构建高度智能化、高度网联化、高度信息化的“车能路云”全产业融合生态圈;增强全场景应用,积极引入智能座舱、智慧驾驶、软件集成、工业互联等领域的优质企业和项目,持续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小镇建设,拓展应用场景。聚焦总部招引,以最短时间、最低成本获取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的快速集聚,实现招来一个“点”,串起产业“链”。聚焦三新经济,着力招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推进“数实融合”。聚焦双创招商,实现产创融合,围绕重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和高层次人才团队,推进海智总部研发、捷途全球直营中心及研发中心、瑞兴达工业4.0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项目转化。力争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20个,其中服务业项目占比达到60%,合同约定百人以上用工项目达到20个,盘活存量土地500亩,盘活存量厂房、办公用房50万平方米。

强化要素保障支撑。加强人才保障,积极对接区内及周边科教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借“紫云英人才计划”和弋江区“人才政策三十条”,不断完善人才服务配套,吸引并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落户。加强资金保障,强化财政引导,采用财政直接补助和基金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现有金融产品的作用。推动银企对接,拓展信贷范围,全力扶持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土地保障,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探索亩均效益评价差别化要素配置,加强亩均效益评价结果运用。开展亩均贷推广活动,搭建政银企沟通交流平台。加速腾笼换鸟,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推进工业上楼,加快推进新型产业园区、南站科技园等载体建设。

厚植营商环境沃土。将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提升能级的关键支撑、决胜区域竞争的重大法宝,驰而不息打造与国家级高新区相匹配的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完善“1%工作法”、企业(项目)联系包保、招商引资项目交办机制,提高企业诉求办理质效,缩短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强化项目落地全过程保障。巩固提升“一网通办”改革成效,加强“不见面审批”,推动“一件事”线上全流程办理,规划建设区数智政务服务大厅。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保持全市前列。优化融资担保服务,进一步提升高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融资担保能力,加强与省、市融资担保机构开展联保业务,尽快实现AA评级。将稳市场主体摆在突出位置,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推深做实“亩均英雄贷”模式,强化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四)突出精细精致,在建设美丽弋江上再展新风采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白马山路周边片区、职教园区周边片区等8个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编制与调整,加快“东扩”步伐,深入推动“二三环”成片开发,加快红花山路与弋江南路交叉口北侧等地块出让;完成毓秀路、文昌西路等4条道路建设,启动鸠江南路、文津西路等道路改造,全力保障G205九华南路、大工山路、珩琅山路、红花山路等市级重点工程顺利完工;加快推进长江南路快速化改造,谋划天井山路、文昌路东段、凤凰山路等道路建设改造。启动瑞东园、日新化工厂宿舍老旧小区改造;完成白马、火龙片区自来水支微管网改造。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水域岸线管护,继续推进“三湖一坝”项目,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打造“三湖一坝”织网联圩示范区,加快城市排涝能力提升工程和漳河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工程建设,启动漳河石硊圩段防洪除涝治理工程。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4个共447套。推进2024年“15分钟阅读圈”设施建设;按要求配建社区百姓健身房,继续加强口袋体育公园和健身步道建设。积极创建美丽乡村,2024年实施1个和美精品村,1个和美中心村,25个美丽宜居村庄。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启动2024年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专栏82024年全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类别

重点项目

道路

花津地块支路、毓秀路、文昌西路等项目持续推进;鸠江南路、文昌路东路等项目开工建设

水利

弋江区三湖一坝生态治理综合开发等项目持续推进;芜湖市漳河石圩段防洪除涝治理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

市政

设施

市政设施日常维护等项目持续推进;园林绿化养护、交通护栏、公共停车、小区整治、城市更新、

海绵城市建设等项目开工建设

生态

环保

弋江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综合治理运维等项目持续推进;弋江区水系连通等项目开工建设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推进数字化城管建设,加大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加速老旧小区改造,推进瑞东园以及日新化工厂宿舍两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优化加装电梯审批流程,加强宣传引导,做好沟通审核。创新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开放,持续做好区文化馆、图书馆,街道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的免费开放和文化服务工作。完善源头防范机制,严把文化、旅游、体育市场准入关。着力精进物业管理,以“金牌物业行动”为引领,发挥红色物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小区物业服务质量,提升居民满意度。新建口袋公园3处,计划总提升面积2.57万平方米。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持续推进节能减排,着力降低全区全社会能耗总量和强度。着力提升清洁能源利用率,提高分布式光伏项目装机容量。深入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以“五控”措施为抓手,加大科技支撑,聚焦夏秋臭氧污染和建筑工地扬尘管控,深化企业“一厂一策”措施落实,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完成208个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提升,组织长江支流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继续推进工业企业排水再督查专项行动,提高水质监测预警能力;完成污染地块土壤修复工作,持续抓好有害垃圾收集、贮存和规范化处置。持续优化环保管家服务能力,协助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五)突出惠民暖心,在增强民生福祉上再上新台阶

高位推进民生工程。坚持把有限财力更多用于民生建设,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群众亟需领域倾斜。更高质量推进城乡建设、交通出行、文体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工程类项目。持续实施便民停车行动,计划新建公共停车场5处,新增公共停车位超550个;加强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启动区级公益性公墓一期项目建设,新建公墓墓穴不少于2.5万个。2024年建立覆盖全区的智慧助餐信息系统,逐步织密城乡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争取全年新增就业1.7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持续开展各类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活动,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0.6万人次;实施放心家政行动,培训家政服务人员不少于1750人次,新增家政服务人员超700人。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完善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大学城小学、元亩塘中学以及延安学校改扩建,力争2024年秋季前投入使用,滨江区域规划建设新学校;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2024年公办幼儿园比例提升至6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推动卫生医疗提质扩容,打造“医疗健康区”。强化数字医保建设,稳步提升门诊统筹保障水平。扎实开展健康弋江行动,完成芜湖市健康教育馆建设,做好2024年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提升,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建设,做好村卫生室提升行动,推动实现医疗资源下沉、共享。加强重点学科、基层临床特色科室建设,加快芜湖市眼科医院“三甲”创建和新院区建设。做强做实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及村级养老服务站建设。推动新型文化空间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实施观湖书院扩建,启动火龙街道文化站迁改。落实分类救助政策、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支持和保障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专栏92024年全区社会事业建设项目

类别

重点项目

教育

元亩塘中学新建项目、大学城地块配套小学、港街道中心幼儿园等项目持续推进

卫生

芜湖市眼科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开工建设

文化

体育

继续推进15分钟阅读圈书房、书吧项目,15分钟健身圈步道、口袋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建设。

 

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扎实做好“八五”普法,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创新完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机制手段,不断完善立体化、法治化、智能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不断提升信访矛盾源头治理能力,继续攻坚化解信访积案。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持续加强社区队伍建设,强化社区服务供给能力,积极构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雨林”生态,深化品牌创建,引导社会组织更好服务基层治理。聚焦消防、道路交通、工贸、商贸等重点领域,全面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夯实全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先预防转型,坚决防控各类安全风险,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力争2024年全区新增10家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2024年三山经开区主要指标预期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进出口总额增长9%。围绕十大新兴产业25个优势细分领域,推动优势产业强链稳链、新兴产业补链固链、未来产业培链延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项目建设,释放联合重卡重组动能,做大首位产业;推进珑腾智算产业园、华为云华东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建设数据中心集群;以普立思为龙头,拓展合成生物材料场景应用,打造生物基材料集聚区;以天坛医院、安定医院、市二院三山院区三个项目为依托,构建生命健康产业生态圈;加快芜湖港三山港区综合码头一期等项目建设,提升三山港口岸开放能级,开通东南亚直航班轮业务,构建“多式联运”现代物流供应体系;推进西形冲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推动要素资源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加快处置国有低效闲置资产,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加快三山智能制造产业园、芜湖微显示配套产业园建设。推动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长15%,争创“亩均论英雄”改革示范点。加快龙湖科创产业园等孵化平台建设。筹建龙湖科创公司,设立科创发展基金,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5%。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加快峨桥片区生态文旅发展,以“两村(崔村、龟山村)一河(泊口河)一山(浮山)”为核心区,形成优势资源集聚,打造“茶市水乡”田园综合体。实施人民城市建设项目50个以上,编制开发区综合交通规划,不断畅通园区路网。深化“综合监管、分类执法”等改革。加强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方面风险隐患排查,强化食品药品、产品质量、房地产开发等领域监管能力,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严守发展底线,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各位代表,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最大的定力接续奋斗,以最实的作风拼搏苦干,以最强的信念开拓创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区的弋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