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夯实分级诊疗基础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日 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芜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持人:市卫健委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宣传)科科长 陈韧
发布人: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沈建军 弋江区卫健委副主任 赵玉忠 镜湖区卫健委副主任 王悍忠
陈韧: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芜湖市卫生健康委关于2021年度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进展情况以及家庭病床工作试点情况新闻发布会。请大家把手机打到静音。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芜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沈建军同志,向大家通报2021年度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进展;同时也邀请到了弋江区卫健委副主任赵玉忠同志和镜湖区卫健委副主任王捍忠同志分别就弋江区和镜湖区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介绍。
首先有请芜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沈建军同志,向大家通报2021年度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进展情况。
沈建军: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嘉宾:
上午好!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21〕24号)和《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做好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通知》(皖卫基层秘〔2021〕121 号)精神,我市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切实做好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项目,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夯实分级诊疗基础。现将有关事项发布如下:
一、2021年全市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实施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建设“动力”。我市充分认识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委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通知》,文件中落实了各项保障措施,细化了实施方案,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2021年,4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达到民生工程建设实施内容的标准,基层门诊人次占比达到60%。
(二)落实政策保障,形成建设“活力”。我市明确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责任主体,政府办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资金由属地政府承担。2021年,在省级财政依据我市任务目标共预拨资金575万元基础上,芜湖市财政按照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万元,每个村卫生室0.4万元标准预拨资金97万元,统筹用于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同时,我市利用结余社区卫生体系建设经费80万元,采购97台健康一体机投放至未配置一体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已安装培训完毕。截至目前省财政资金执行575万元,执行率达到100%,市县级财政资金执行240.32万元,执行率达到100%。
(三)统筹分类实施,提升建设“实力”。我市根据摸排情况,分级分类,统筹推进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项目,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一是紧盯短板弱项,打“歼灭战”,提升工作基础。针对梳理出的短板弱项,补齐欠账,全面整改农村医疗机构房屋隐患,加快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置设施建设,补齐配置DR、健康一体机等设备,毫不放松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按要求设置发热诊室。二是紧盯工作重点,打“攻坚战”,提升服务能力。将民生工程任务目标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融合,广泛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全市共有10所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推荐标准,20所达基本标准,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紧盯特色亮点,打“主动战”,提升创新能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力争有新作为。积极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新机制,将基本公卫“两卡制”服务与基本医疗绩效考核有效融合,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系统,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探索家庭病床服务试点,提升老百姓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认可度;在达标基础上,全面开展社区医院和二级医院创建,截至目前,我市已有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社区医院标准,5所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
(四)强化监督调度,传递建设“压力”。我市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行月报告、月调度制,依据《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试行)》、《安徽省村卫生室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和《安徽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试行)》等相关标准,对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医疗设备配备等情况进行摸排,建立台账,逐一销号,定期开展工作调度,适时开展督查暗访,印证进展情况的真实性,确保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
二、全年目标完成情况
我市依据《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63-2013)、《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试行)》(卫医发〔2006〕第240号)、《安徽省村卫生室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皖卫基层〔2016〕2号)和《安徽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试行)》(皖卫农〔2007〕9号)等相关标准,对标对表实施建设,解决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医疗设备配备等问题。截至目前,达到标准化建设的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数350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41所、村卫生室298所)。
各县(市)区按照《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卫生技术人员能力培训指导方案》要求,结合中央资金培训项目、“百千万”工程等工作,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并做好组织实施。截至目前,乡村医生岗位培训人数986人、具有执业(助理)医师的村医进修人数142人、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修人数21人,整体进度达到100%。
三、下一步改进工作的举措
我市将继续加强领导,抓好业务指导和跟踪督查,克服困难,全面落实民生工程任务;整合资源,结合乡村振兴、基层卫生人才能力培训、“百千万”工程、优质服务基层行等工作,统筹推进民生工程实施;强化评估,全覆盖式开展达标建设验收和复核工作,保证民生工程质量。
谢谢大家!
陈韧:
谢谢沈主任的介绍!
下面请弋江区卫健委副主任赵玉忠同志介绍弋江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建设情况。
赵玉忠:
弋江区卫生健康系统始终坚持新时代卫健健康工作方针,坚守为人民健康服务初心使命,在抓好常态化新冠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推进卫生健康“强基工程”建设,全面落实省人民政府的民生工程。对照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标准进行全面摸排、评估和建设,努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水平,有效推动健康弋江建设提速提质,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下面介绍一下我区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
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是今年安徽省民生工程项目,我委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科室经办人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制定《弋江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弋卫健〔2021〕63号)和《弋江区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卫生技术人员能力培训指导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实施内容等,下发任务分解表,层层推进,确保达标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步。
二、仔细摸底排查
2021年4月份,我委依据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建设标准和管理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对全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0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明确标准化建设短板弱项,确定年度目标任务。9月份,针对目标任务机构再次逐一核查,核查基础设施是否完善、设备配备是否齐全、人员培训是否到位等,确保了标准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三、做好资金保障
2021年,在收省、市下拨补助资金58.45万元后,我委向弋江区政府专题请示报告,特申请区级配套资金485.15万元,主要用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标准化达标建设。500余万资金全部用于医疗设备购置更新(DR2台、生化分析仪、彩超、血球计数仪)、电梯安装、医疗污水排放改建、信息化系统升级、医疗环境改善、业务危房修葺、人员专业培训等项目,要求各项目单位严格落实专款专用,充分发挥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截止目前,各项项目经费支出率均达100%。
此外,在人民城市建设中,为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感受,我委已将马塘、火龙2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装修和中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搬迁提请写入《弋江区2022年政府投资项目及资金安排计划》,项目建设概算共计约1750万元。
四、工作完成情况
2021年我区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共计19家,其中中心2家(白马、澛港),服务站8家(橡绿园、柏庄、学府、洪桥、潮音街、西利民、荷夏园、李巷),村卫生室9家(牌坊、新大垾、塔影、良福、新联、善瑞、围山、火龙、九龙)。全区31人乡村医生岗位技能和27人具有执业(助理)医师的村医于8月底全部完成培训和进修任务;中心5名医师已在市二医院完成为期4个月的进修。经现场复核,各机构均按照建设实施方案和标准完成建设,达标率100%。
下一步,我们将以省级民生工程标准化建设为契机,用好省、市、区各级资金,继续推进区、街道、社区和村级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足医疗设备,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促使基层诊疗水平大幅度提升,最大限度地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的问题,为真正实现分级诊疗、分流初诊患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奋力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我们将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打造健康弋江、幸福弋江样板区。谢谢大家!
陈韧:
谢谢赵主任的介绍!
王捍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如何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医养结合”模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按照省市相关工作要求,镜湖区于2020年率先在我区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运行了家庭病床服务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镜湖区在家庭病床服务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得到深刻的认知,即完善家庭病床服务,是优化“医养结合”模式、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手段。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镜湖区家庭病床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主要做法
(一)拟订实施方案,为服务提供依据
作为芜湖市家庭病床服务工作的先行者,镜湖区卫健委在进行了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意见的基础上,于2020年和2021年先后出台印发了《镜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病床服务实施方案(试行) 》和《镜湖区家庭病床服务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家庭病床服务提供方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对象是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并经家庭医生评估确认适合居家治疗患者;服务范畴和流程包括建床、查床、会诊、巡诊、护理、撤床服务等;服务项目主要为全科医疗、社区护理、中医药以及康复服务等。
(二)加强安全监管,为服务提供保障
为保障医疗安全,我区遵循“依法执业、规范管理、确保安全”的原则,谨慎开展。申请提供家庭病床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进行自评,配备符合资质的医护人员,常用出诊设备,建立管理制度和规范流程,具备服务能力的,依法申请登记家庭病床服务。卫生行政部门严格审核人员资质,设备配备和制度建设等情况,批准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家庭医生团队人员严格按家庭病床管理规范开展工作,认真执行家庭病床管理制度,未发生医疗差错、事故或纠纷。
(三)规范组织实施,为服务提供标准
按照方案相关要求,我区基层医疗机构规范组织实施家庭病床服务。通过患者或患者家属申请,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估病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提供建床、查床(诊疗、护理)、撤床服务。主要服务病种有临终照护,换药、导尿、急慢病后遗症康复期、颅脑损伤后遗症、阿尔海默茨综合症等。2021年全区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床28张,目前在管11张。
二、实施成效
(一)解决了居民实际困难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安徽省民生工程项目内容,在社区已开展数年,早已深入民心。而家庭病床服务丰富了家庭医生签约的内涵,解决了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患者难以到机构就诊的难题,同时也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和劳务负担,让“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得到了缓解,让社区居民直接体会到便利和实惠。
(二)提升了居民获得感
家庭病床服务方便了长期卧床和行动不便患者、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负担,提升了患者及家属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知晓率和美誉度。
如我区镜湖新城居民何某某,因车祸成了植物人,常年需要更换胃管、更换导尿管成为了患者家属揪心的难题。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镜湖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其签订了家庭病床服务协议。由家庭医生团队的医护人员为其定期导尿,指导鼻饲、褥疮护理等,现在患者已逐步恢复意识,能称呼亲人和手持电视遥控器调台。患者本人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三)提高了医护人员水平
在家庭病床服务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家庭医生团队的医护人员也看到并且一次次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些丧失一部分身体机能的患者及其家庭所释放出来的强烈需求。基于对这些需求的使命感,我区基层医疗机构也一直在提升业务能力水平上不断加码。合理安排机构医护人员开展业务学习,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途径,着力提升医护人员业务技能,使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够满足家庭病床患者的诊疗需要。
(四)拓展了居家养老途径
在实际生活中,老年人所患疾病大多都是慢性疾病,而康复治疗是一个缓慢过程。从短期来看,家庭病床服务的实施为这些老年人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而从长期更为深远的影响来看,则为深入推进医疗改革与卫生和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机制,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管与指导力度,确保家庭病床服务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二是协调物价、医保等多维度政策支持和投入,以利家庭病床服务工作行稳致远。三是优化人事制度,协调增加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建立有利于调动相关医护人员积极性的绩效考核制度,以满足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需要。
陈韧:
谢谢王主任的介绍!下面进行现场提问环节。
记者: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项目的目标任务是怎样的?
沈建军:
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项目总体目标任务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更新补充、乡村医生岗位技能培训、村卫生室执业(助理)医师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培训,力争到2023年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达到民生工程建设实施内容的标准,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显著改善,服务环境明显优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构建与基层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与健康芜湖目标相衔接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层门诊人次占比达到60%。其中2021年,各县(市)区4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达到民生工程建设实施内容的标准。
记者: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项目的实施内容有哪些?
赵玉忠: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依据《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标准,对标对表实施建设,解决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医疗设备配备等问题。
二是加强卫生技术人员能力培训。实施乡村医生全员岗位技能培训,乡村医生每年参加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培训,累积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其中执业(助理)医生到县级医院或有条件的中心卫生院脱产进修且不少于1个月;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至少派1人到县级或县级以上医院进修且不少于3个月,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服务能力。
三是稳固并提升基层门诊人次占比。以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改善基层卫生服务环境和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力争基层门诊人次占比达到60%以上。
记者:什么是家庭病床?
王捍忠:
家庭病床服务是指对适宜在家庭或者养老机构环境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患者,在其居住场所设立病床,运用社区适宜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医学健康照顾的一种社区卫生服务形式。
记者:家庭病床的服务对象有哪些?
王捍忠:
家庭病床的收治对象应是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并经家庭医师评估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患者。主要包括:1.诊断明确,需连续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因行动不便,到医疗机构就诊确有困难者;2.经住院治疗病情已趋稳定,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和康复治疗者。3.处于疾病终末期需姑息治疗者。
陈韧: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到此结束,感谢媒体朋友对我市基层卫生健康事业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如果记者朋友们还有关心关注的问题需要了解,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市卫健委法规体改宣传科联系。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