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江区卫健委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锚定做大做强,接续推动眼科医院综合能力建设。
落实区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做大做强眼科医院”目标,切实满足江城乃至皖南地区人民群众的眼视力就医需求。启动芜湖市眼科医院迁址新建规划工作,组建芜湖市眼科医院新院区建设工作专班,全面加快医院新址选址和规划工作进度。依托全市“华佗计划”,出台《弋江区卫生高层次人才引育实施办法》,今年共引进1名注册会计师担任医院财务科长、6名眼科硕士研究生、1名麻醉科中级职称医生和1名本科学历口腔科医生。申报优秀人才和骨干人才7名。完成使用编制周转池,将医院 62名人员纳入编制周转池管理。
(二)聚力提质扩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效能。
强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区14家机构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达标率100%。规范开展基本公卫服务,完成2021年度基本公卫考核并按照校正工分值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对“两卡制”系统进行升级优化,将卫生监督协管纳入“两卡制”管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35.59%,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电子病历书写,病历书写率99.97%,病历书写规范率99.84%,较去年同期上涨77.38%。积极组织动员无偿献血工作,全区共完成献血量1871.5单位,合计374300ml,完成率111.93%。南瑞街道李巷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着力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开展无烟机关单位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各医疗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和打造“最干净城市”建设工作。
(三)坚持精细智慧管理,提升绩效考核成绩。
加强医院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医院全面升级信息化系统,实施掌上医院项目,提高门诊预约率;上线DRGs管理软件和处方前置审核软件等,提升医院智慧化管理水平。2022年四级电子病历、三级等保已顺利通过评审,力争在2024年达到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五级水平;互联互通正在制定智慧医院二期建设基础框架,力争在2023年达到四乙水平,2024年达到四甲水平。调整医院医联体科室设置,近期将弋江嘉园马塘分院内科病区调整至马塘社区医院,提升医院CMI值,方便辖区居民就医。健全眼科分级诊疗体系,建立眼科科联体和弋江区医联体,促进基本医疗下沉。全面接入市全民健康平台,完善居民(电子)健康卡、电子票据结算、“健康芜湖”惠民平台对接工作。完成省智联网医院系统省影像云对接工作。医院正式上线资金支出控制和预算管理软件,2023年将上线绩效考核管理系统,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四)全面做深做优,坚持推进“健康弋江”重要战略。
“健康弋江”建设实现新跨越,在成功创建国家级健康促进区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机制,提高全区人群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大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4次,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受训400多人次。进一步优化中医药人才培育的层次和专业结构,依托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芜湖市中医院,培养全科中医。多次组织基层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参加芜湖市中医医院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目前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100%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20家村卫生室依托100%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二、存在问题
(一)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大。目前,芜湖市眼科医院具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数量偏少,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没有吸引优秀人才的良好环境。部分位置较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招到合适专技人员。
(二)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足。澛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渗水严重,亟需改造。目前澛港、南瑞两个中心尚不能按照社区医院标准提供住院服务,不能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
三、2023年工作部署
(一)全力以赴抓好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加快推进芜湖市眼科医院新院区选址、澛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开工建设、落地见效。坚持不懈加大大健康产业“双招双引”力度,密切跟踪有效信息,诚邀客商来我区考察投资,紧盯好目前的手上在谈项目,争取早日签约注册落户,用足用好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吸引更多企业来我区投资。
(二)多措并举抓好健康服务水平提升。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深化医联体建设内涵,大力推广中医药服务,深入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创建,规范村卫生室管理,不断提升基层综合服务能力。
(三)提质增效抓好健康弋江建设。
积极巩固国家级健康促进区创建成果,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六进”活动,加强重点人群管理干预,加快推进实施暖民心行动,把实事好事办到群里心里,积极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和医养结合发展,全面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人民群众健康。
(四)持之以恒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落实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优惠政策,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激励机制,做实12类基本公卫服务项目。深化人口服务改革,落实生育配套政策,做好人口监测和研判,加强三孩生育政策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