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弋江区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第24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1-08-24 16:19信息来源: 弋江区农业农村水务局阅读次数:编辑:张志锋 字体:【  

办复类别:B

 

桂定仓委员:

您提出的《加强人居环境整治 推进“三山一圩”建设》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三山”建设问题

白马山凤凰山灰山等三山区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坐落在白马街道的石硊、新山、义兴、白马和火龙街道的善瑞、四联以及澛港街道的龙华境内。通过对白马山及其周边区域历史延革和现状,水体污染和治理情况,区域范围内各类土地性质、权属及面积大小和区域内的村庄及人口、住房面积等基本情况,开展现状摸底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在符合上位规划的前提下,结合现状摸底调查成果,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即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景观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心村或安置区规划、公益公墓点规划等,并对项目专题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论证。

根据委常委会[2020]33号会议纪要要求和2020年12月30日区专项债工作会议安排,以及实际工作需要,区农水局拟委托第三方编制三山区域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工作方案。2021年1月27日我局请示区政府启动编制该项目工作方案2月23日区政府同意启动编制工作。我局拟定该项目的前期工作方案,并通过询价的方式确定编制该项目工作方案公开招标的最高控制价,2月25日挂网确定招标代理机构,4月8日确定安徽中农富通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为中标编制单位。目前,编制单位正在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该项目的概念性规划设计。

下一步我局就该项目将申请发放非标准专项债,等资金到位后将启动实施。

二、关于“一圩”建设问题

(一)启动编制石硊圩防洪排涝综合治理提升工程

已实施的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对漳河石硊圩河段进行了裁弯取直,形成了长度约12.24km的“几”字形废弃河段,其上口实施了堤坝封堵,下口考虑到峨溪河、珀口河及沿河两岸多处排涝出口,目前未能封堵,与分洪道连通。该废弃河段水域面积(含河滩地)约4.7km2,涉及石硊圩12.24km防洪堤防未达标。

为保障该区域防洪安全,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区农水局2020年汛后启动了“弋江区石硊圩防洪排涝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前期论证”方案编制工作。2020 年12月9日,我局通过公开招标,选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为本项目前期论证编制单位。2021年1月20日,编制单位通过勘测、方案比选等分析研究提交了项目论证初步成果,拟在峨溪河上游100m处筑坝封堵。3月22日我局邀请市水务局、三山经开区农村发展局、白马街道、新大垾村等单位的代表与专家对方案进行审查,审查人员一致认为该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4月26日,我局前往三山经济开发区农村发展局就工程建设方案、运行管理、土地复垦等问题进行了商讨,两区分管领导进行了对接和交流。

目前,正在和三山经开区对接,协调工程建设资金投入方式、工程建设外部环境保障、河道土地复垦及工程建成后的管护等工作。下一步编制单位将根据专家咨询意见对项目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区农水局与三山经济开发区农村发展局就项目建设存在有关问题达成共识后,由弋江区政府和三山经开区共同行文向市政府报告,解决项目立项问题。

(二)启动编制芜湖新大垾田园综合体项目概念性规划设计

白马街道新大垾村委托浙江农林大学编制该项目概念性规划设计,项目规划定位:全国顶级的岛屿型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以水为链、以点带面、水田交融、三网融合。梳理水系,串联水上游线,融入本地文化元素,打造“近水、亲水”的环境主题;以水岸为依托,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建立多个空间节点,植入居住、文娱、商业服务、餐饮等多种业态,以点带面,激活整个田园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发展、旅游增值;基地周边山环水绕,环境优美。规划通过打通景观视线通廊,建筑空间与山水田园景色相互衬托,互相引借,有机交织融合;结合基地内现有的水系,进一步拓展延伸,构建水景廊道,与农田、绿道互相融合,形成环境宜人的开放空间网络,丰富步行游览体验。规划布局:“一环,五类”。一环:滨水休闲U环;五类:水、田、园、文、旅,水(亲水游览体验):水生动物基地、紫藤、菩提水巷、清流飞鹭、荧光水岸、水上乐园;田(农业科技发展):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高标准农田、智慧温室、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产品交易中心、蔬菜博物馆、大地艺术田园;文(重拾文化记忆):宗祠文化、东莞古渡口、民俗灯会、文化水街、铁路文化;园(美丽乡村):环境提升、主题村落;旅(旅游度假服务):湖畔船屋、稻田民宿、美食大棚、拖拉机农场、运动U环。

目前该项目中期成果已经完成,现正在编制、修改和完善概念性规划。

(三)已编制完成《弋江区白马街道新大垾村村庄规划(2020-2035年)》

去年下半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弋江分局委托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新大垾村村庄规划。规划范围:新大垾行政村全域范围,面积为961.56公顷。规划期限: 2020年为基期年,2025年为近期目标年,2035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定位:“求变田园、融汇城乡、创新乡村”——城市与乡村空间的有机穿插;保护与开发空间的融合共生。共建全省多元共治示范点、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全省美丽经济示范区。规划目标:一是以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品质社区为核心、以农业观光休闲+文化教育体验为特色,打造生态优越、产业融合、农旅协调发展的省级美丽乡村新型示范区。二是以村域生态环境为基底,通过农地改革试点、农业转型、产业升级、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等建设工作,将新大垾村打造成集宜居、宜业、宜游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联系单位:区农水局

联系电话:0553-4819143

 

20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