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街道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安排
一、基本情况
火龙街道于2011年6月23日由原火龙岗镇撤分设立,位于弋江区南部,东隔荆山河、竹港河,与镜湖区方村相望;北与澛港、马塘街道接壤;西南以白马山、八里湾大桥为界,与白马街道为邻,面积51.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1万亩,水面积1.26万亩(其中黑沙湖面积1650亩,南塘湖面积2559亩,孤山湖面积444亩,高村坝面积700亩,总面积5353亩),山林面积0.19万亩。总人口约5万人,下辖围山村、火龙村、善瑞村、新联村4个村和四联社区、永盛花园社区、圣庭湖畔社区、良福社区4个居委会。下辖58个党组织,党员1426名。
街道境内交通便利,芜马高速、宁铜铁路、皖赣复线、宁安高铁等交通要道穿境而过,九华南路、三环路、峨山东路、白马山路等城市干道,构成了“两纵两横”的城市交通网。境内黑沙湖、南塘湖、孤山湖以及高村坝等内湖水系与外湖相通。目前街道境内规上工业企业31家、服务业企业30家、商贸企业36家、建筑企业24家。主要以海螺新材料、海螺川崎、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芜湖丛林轻量化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逐步形成节能环保装备、重点服务业和食品电商骨干企业群。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强动力促动能,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一是经济运行稳健增长。1-12月街道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房地产)15.86亿元,同比增长100%;1-12月工业企业(不含商用车)累计产值57.83亿元,同比增长2.1%;服务业营收达73.5亿元,同比增长31%;商贸业累计销售638.38亿元,同比增长124%;建筑业累计产值13.71亿元,同比增长8.93%。二是发展动能蓄势向好。加强企业储备,采取以商引商、以诚感商、以友拉商、以会聚商、形象招商等多种形式的招商方法,今年以来,街道新签约企业107家,平均月度新签约企业10家以上,其中1-2月份新签约企业达34家,为全年开局提档加速。工业储备11家,年度新增2家;服务业月度新增8家,年度新增7家;商贸业月度新增2家,年度新增8家;建筑业上报入库4家,年度储备4家。坚持优中选优,着力引进龙头企业,今年以来先后赴西安货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匠神物流有限公司、珠海雷士正通电气有限公司等实体经济企业调研考察,进一步扩大高质量“朋友圈”,持续加强吸引整合资源能力。三是为企服务位居前列。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多次组织召开乡贤恳谈会、企业家座谈会,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通过主要领导带队走访、各分管领导定期调研、电话沟通等形式收集企业问题建议,聚焦企业反映问题,找准痛难堵点,营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良好营商环境,截至目前,为企业办理诉求119件。抓细落实重点企业包保制,用心用情服务企业,积极帮助新入驻企业解决在办公场地、融资担保、企业经营等方面遇到的困难。
(二)坚持重振兴促产能,乡村振兴谱写新篇
一是扛稳扛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完成2023年4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2024年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2025年完成全域改造任务。提高土地利用质效,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要求,完成新增耕地项目221.79亩和耕地“进出平衡”项目112亩。大力宣传推广粮食种植,成功举办弋江区2024年度丰收节。粮食总产量保持稳中有升,芜湖智慧大米基地建立推广芜湖大米绿色防控面积6000余亩,辖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6%以上。推动成立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截至目前,辖区共注册家庭农场57户,合作社16家,成功获评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户、省级家庭农场2户、市级家庭农场1户、区级科技示范户30户。善瑞村荣获“2023年度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工作示范激励优秀单位”。二是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识别认定监测对象21户49人,制定帮扶措施249条,开发公益性岗位2户,落实种植、养殖帮扶措施3户。筛查返贫致贫风险,线下核查区级推送部门筛查预警信息82人次;线上核查省办系统推送信息111条。全方位开展集中排查,共排查农村常住户数3744户,发现改厕、房屋问题40条,均已整改完成,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2023年在省级考核年度考核中成绩优异,在市级先行示范区纳入考核的24个镇街中,被评为“好”等次。三是持续扶持壮大集体经济。2024年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累计承接公益性项目9个,已全部开工实施,涉及公厕、户厕改造和维修、养殖池塘尾水治理、高标农田杆线规整等,资金总投入209万元,预计实现收益30余万元。盘点门面房、厂房、校舍、蔬菜大棚等资产,6家股份经济合作社累计签订资产租赁、共同经营合同17份,年资产租赁收益47万元。盘活集体土地、水面等资源,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累计签订发包合同22份,涉及土地540余亩、水面840余亩,年收益约150万元。新联米烘干厂已建成投产,南犁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顺利运营。文旅项目蓬勃发展,成立芜湖三湖一坝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探索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投资入股阿勒泰露营基地、龙华矿坑、朱村“下乡青年”项目。节庆活动多彩纷呈,先后承办弋江区2024年丰收节、全区首届中小学生劳动素养大赛、全国四季“村晚”、弋江区第九届快乐行走大型公益徒步活动、弋江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服务活动”等形式出新、内容丰富的大型主题活动10余场,进一步扩大了宣传影响力。
(三)坚持以实干促实效,重点工作善治善为
一是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扎实推进10个美丽宜居村庄农业农村提升建设项目,总投资500万元,预计1月底完工,村庄整治完成率达50%。组织开展“清洁城乡美化家园”,整改完成市容环境突出问题138项。制定《火龙街道环保常态长效管控实施方案》《火龙街道固废偷倒防控工作方案》和《火龙街道环保考核办法》,常态化排查“散乱污”、污染源、垃圾偷倒等情况,环保、城管多部门联动查处违建10处共600平方米,劝离流动摊点230余处,处罚垃圾偷倒11次,取缔辖区内“散乱污”企业7家。严格落实整改成效,完成省、市、区级交办件31件。围山村、新联村先后荣获“第十届市级文明村镇”“弋江区第四届文明村”。四联社区、圣庭湖畔社区、永盛花园社区分别荣获“第十一届市级文明社区”。二是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三湖一坝”二期建设,完成爱情岛景点提升,积极推进“无水小区”整治,白马小区项目和圣庭湖畔小区项目已完工等待验收。全面完成“三湖一坝”建设,扎实开展白马小区二、三期等三个小区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已进场施工,预计2025年3月竣工。火龙村合义沟、九房塘、大陆桥塘,良福公沟4处黑臭水体均已完成施工。三是安置房清理高效推进。全面排查辖区内8509套房源,完善《火龙街道安置房管理制度》《火龙街道征收办工作制度》《征收办用章制度》等七个内控制度。悬挂安置房整治标语横幅70条、张贴整治公告和安置房整治催告单、设立安置房整治举报箱等,并约谈相关人员,签订安置房整治承诺书150余份,在全区率先完成清理任务。
(四)坚持聚民心促民生,群众福祉有效提升
一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农村道路提升,建成新联村部至永善路全长1.593公里、主路面宽6米的双车道项目;完成全长3.767公里的农村道路养护项目;完成18条共计51.683公里的主干道维护。聚焦农村自来水改造,“补短板”项目4处小区均已陆续进场施工,支微管网改造管道总长约225公里,改造村庄总数98个,涉及4个行政村和2个涉农社区,总投资约4952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219公里管道铺设和96个村庄的表前管道改造。两个试点村良福小王村和永胜小区水表已全部完成安装并通水。预计春节前全域通水,全面改善5962户农村居民用水现状。二是兜牢社会保障体系。深度聚焦困难群体,强化兜底保障、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服务保障工作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实行低保动态管理,累计发放低保金738.78万元。救助突发意外性、临时性困难群众199人,发放救助金72.59万元。做好重度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护理补贴和生活救助工作,累计发放补贴金64.1万元,生活救助金55.22万元。扎实开展养老服务工作,累计发放高龄津贴70.25万元,建成村(社区)级养老服务站8个和老年助餐点8个,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助急、助医、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六助”服务。成立6所老年学校,平均每周开展暑期公益课堂5次,服务辖区各年龄段居民。三是大力推进50项民生实事。改造提升街道全民健身文体中心1400平方“三个一”文体设施建设,新建永盛书苑和火龙书苑,打造“15分钟阅读圈”,把阅读送到群众“家门口”。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公共充电桩199个。围绕民生实事项目选择、实施、监管和评价各阶段,秉持精准精细的管理理念,紧抓关键环节,涉及街道的42项民生实事均已完成。注重政策宣传,将民生实事宣传与文明城市创建、网格化管理、乡村振兴等重要活动深度融合,成功策划并举办了以“聚力民生实事,建设幸福弋江”为主题的一系列宣传活动及大型活动。开展送戏下乡48场,统筹利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线上和线下共同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信息被区级以上媒体采用269篇,位居全区第一。发放宣传单页11000余份,张贴海报920余张,制作民生实事宣传栏302个,同时利用小喇叭、电子屏、广播等媒介循环播放民生实事政策,不断提升政策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截至目前,政策知晓率排名全区第二,群众满意度排名全区第一。
(五)坚持转思路提水平,基层治理卓有成效
一是平安建设和信访稳步向好。纵向建立街道、村(社区)贯通的三级矛盾排查体系,横向整合调解资源,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第三方力量等多元手段,主动介入、及时化解,对疑难复杂矛盾采用领导包案、多调联动、综合施治等手段予以化解。截至目前共接访139起、186人次,实现赴省访和进京访零发生。推进建立健全扫黑除恶长效工作机制,街道共摸排线索0条,区交办线索1条,张贴宣传标语20余处。集中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活动3次,发放宣传手册300余份,联合市场所、派出所针对性开展集中摸排行动2次。在辖区内3所学校、三湖一坝公园等重点点位上下学高峰时段,安排保安、民警、教师等多方力量步巡车巡护平安。扎实推进禁毒工作,开展春季铲毒、“6.26”宣传周及冬季禁种等工作,筑牢禁毒防线。二是安全生产紧抓不放。常态化开展辖区安全生产检查,对28家重点监管企业、122家燃气使用餐饮场所、11家校外托管机构等地进行全覆盖安全检查,下达检查记录单91份,发现隐患问题159处,已整改155处,整改率达98%。聚焦飞线、入楼充电等专项整治,清理占用、堵塞逃生通道杂物655处,粘贴宣传海报255份,电梯加装电动自行车阻车系统131处,整治飞线充电368处,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民生呼应有力答复。建立群众诉求分类疏解机制,依托村居居民议事会主动收集群众诉求,通过“居民点单、社区接办、街道领办”三步流程,全力协调解决群众诉求178件,化解率达98.7%。汇聚各方资源,持续深化“双联双应”,围绕物业、市容、项目施工等问题,办复“12345”市长热线948条,省市区委网信办交办件36件,处置网络舆情36起;街道连续6个月群众诉求感知系统排名位居全区前列。
三、存在问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文旅融合发展有短板。具有火龙特色的“休闲农业+农旅融合”发展格局尚未形成,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谋划项目有堵点,发展速度受限。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比较滞后,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小、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吸引力竞争力不强。二是城乡建设有差距。“改扩翻”、宜居村庄建设等项目资金有限,农村道路、环境保护等整体情况较之前已有改善,但“出门见绿”和“移步见景”不够,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仍是制约乡村振兴的短板。三是经济增长有难点。对优质招商线索的转化质效不高,部分异地重点头部企业的项目未能成功落地落户,产业集聚能力不强,发展动能不足。
四、下步打算
一是凝心聚力强创新,夯实基层党建。抓好党员教育,持续深化扩大党的二十大学习教育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完成所有党组织书记及普通党员的轮训任务。落实党员积分制管理。发挥部门合力,收集好街道的典型工作做法、优秀案例,做好宣传报道,统筹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人民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的深度融合,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二是互融共进强动能,稳控优质税源。加大宣传惠企政策力度,继续做好领导包保联系企业和问题诉求上报工作,主动对接区直经济部门积极协助企业排忧解难,以优质高效精准的服务全力护航企业经营、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全力营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良好营商环境。
三是多措并举强保障,推进乡村振兴。推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互学互比”等机制,抓实“早快宽准稳”5个关键环节,坚持开展常态化督查指导,按月对标抓进度,按季对表找差距,全年对账保落实,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申请上级扶持资金、项目资金继续做好固定资产建设和经营性项目谋划,打造一村一品、注册商标、发展品牌,变资金为资产、资金为收益,促进各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良性、可持续发展。
四是靠前谋划强担当,抓实重点工程。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回应人民关切为出发点,以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为落脚点,持续关注环保整治、安置房清理、“无水小区”整治等专项工作成果,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及时做好下年重点工作的谋划和申报,善于抓牛鼻子,下先手棋,持之以恒转作风,打赢重点工程攻坚战。
五是统筹兼顾强短板,精细基层治理。着眼全局变换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开展工作。以环保为重心,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散乱污企业关停”等方面下功夫,优化生态、生活环境。认真抓好初信初访,尽可能地把上访问题解决在发生地,解决在初始信访环节上。加大平安建设力度,加强部门联动,与公安、司法、民政等沟通协作,共同商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六是提质增效强服务,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常态化做好城乡低保工作,实施“有进有出”、“应保尽保”动态管理,“一户一档”档案管理齐全。精准识别符合城乡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的困难家庭并及时给予救助,加强对于冒领社保基金和失地金的自查。积极做好2025年春节招聘会工作,做到稳就业、促就业、保民生。继续加强自来水支微管网改造项目现场管理,提升村民用水服务质量,加快推动我区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