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利民路小学教学常规五项流程管理制度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体制,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向教学教研要成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期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备课
1、备课前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标精神,把握课标要求。
2、选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选准教材内容、德育渗透点,选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知识点,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3、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和学生的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设计学习方法,确定分层提高的目标。
4、教学设计格式要合理,图示要规范。
5、每学期开学前要制定好教学计划,在计划中要有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课时安排等。提前一周备课。
6、每节课都要写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具、学习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分层设计、设计意图等,每单元至少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
二、上课
1、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教学策略和活动体现关注学生、鼓励协作式的学习方式,能给学生充分的反思时间和空间。
2、教学组织:教学策略与注重探究的学科目标相一致,教师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课堂管理的风格和策略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进度适应学生发展水平和需要,符合课程目标、提问技巧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充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
3、教学内容:学科内容适合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容量合理、学生智力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教师把握教材、提供的信息准确无误、学科知识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予以丰富,并能及时反馈修正,注重本学科与其他学科、领域的适当联系。
4、课堂文化: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赋予价值,创设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和贡献及民主、平等和积极向上的氛围和环境,创设师生、生生间之间的合作关系,高度评价学生建设性思想和对己有观念质疑的精神。
5、课堂语言文字规范:教师上课一律使用普通话,要求语言规范、简洁、生动;板书用字规范。
6、每节课上完要准时下课。
7、禁止出现占课、私自调课、空堂现象。
三、作业
1、各年级、各学科布置作业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和典型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的教学思想,做到优等生不封顶,困难生要保底。
2、布置作业适量,各年级学科组要基本统一,教师不得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作业批改认真细致,准确无误,无漏批、错批现象。
4、作业批改一律用红笔,对的打"√"号,错的打"×"号,用等级或不定时、不定人用评语给予评价,要签批改时间。
5、各科《基础训练》要按进度完成,并且要按要求及时批改。三——六年级语文学科要完成本册教材中规定的作文篇数,批改时采用眉批和总批相结合的方法;一、二年级要有写话训练,周记或日记要有批阅时间和等级。所有年级要用数学本完成教材中的重点练习题。
四、辅导
1、尊重学生的差异和发展的不一致性,特别要对学习上困难的学生要多关心、鼓励和教育,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有本班学习困难生个案分析、辅导计划和措施、跟踪档案。
五、考核评价
1、教师要在从平时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2、平时通过复习检查、课堂提问、作业评定等形式,检查教学效果。可用笔试和口试的方式进行。
3、每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考试后要进行试卷分析和讲评、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4、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鼓励家长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六、教研
1、按时参加市、区、校级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并能大胆发言,谈出自己的看法,提出好的建议。
2、备课组内要开展互相听课活动,每人每学期在组内上教研课1-2次。
3、能承担学校及上级安排的教研任务,并出色地完成。
4、各教研组每学期要组织组内教研观摩活动,各备课组准备一节课供大组教研观摩。
5、各教研组每月要至少组织两次教研活动,教师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
七、 检查评价
1、备课组长每周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教研组长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月底统一把检查情况送教导处。对未达到基本要求的及时反馈,限期改正。
2、教导处每学期组织备课组长检查三次备课笔记,做好检查记录、评议和总结,及时反馈给全体教师。
3、校长室、教导处每月不定期、不打招呼检查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情况,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