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说明:《弋江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一、《实施计划》出台的背景及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全民健身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强调“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到2035年全面建成体育强国的战略部署。
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出台本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体育强省建设作出部署,省政府印发《体育强省建设方案》,提出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2021年11月,省政府印发《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体育强区建设,结合芜湖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精神和弋江区实际情况,制定此《实施计划》。
二、《实施计划》起草的主要依据
1.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2.《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体育强省建设方案的通知》
4.《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5.《芜湖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三、《实施计划》的主要内容
《实施计划》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发展目标”、第二部分是“主要任务”、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
第一部分,“发展目标”对2025年弋江区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作了详细的量化指标表述。实现区、街道、社区(村)三级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超过43%,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85平方米,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1.4块,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名以上,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超过93%,推动体育产业迈向新阶段。
第二部分,“主要任务”从九个方面论述了全民健身的工作任务,并明确了相应的责任部门。
(一)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水平
主要内容有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严格落实街道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标准,2025年底,区级“五个一”、街道“三个一”体育场地设施配套建设全部100%达标。扎实推进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成8个体育口袋公园、12个百姓健身房及41.8公里健身步道、跑道、骑行道等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提升行动。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主要内容有坚持以“全民健身、乐动芜湖”为特色主题,加强全民健身赛事管理和服务,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精心组织新年登高、全民健身日、重阳节、丰收节全民健身活动推广普及和“四球一舞”三级联赛,传承和推广养生健身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武术、舞龙、舞狮、走马灯等民间传统健身休闲项目,广泛开展广场舞、健步走(跑)、乒乓球、羽毛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大力开展群众冰雪轮滑项目推广普及和冰雪项目进校园等活动。
(三)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主要内容有构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网络,建成区级科学健身指导中心1个,推动健身场所和晨晚练点科学健身指导全覆盖,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推进信息化认证管理,组织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优化队伍年龄结构、等级结构,鼓励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社区居民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及体育设施管理等服务。
(四)激发全民健身社会组织活力
主要内容有建立以区级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街道、社区体育组织为基础的覆盖城乡、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向基层覆盖延伸,参与提供全民健身专业指导。推动运动项目协会和人群体育协会向街道延伸、向行政村(社区)下沉。
(五)优化体育健身环境
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促进各类人群体育活动的开展。实施青少年、中老年人、妇女等群体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的等问题的体育干预。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经常性开展职工体育活动,推行工间健身,加强职工健身服务。
(六)推进体育产业升级
主要内容有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体育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七)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体教融合、体卫融合、体旅融合)
1.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开展青少年运动技能培训,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
2.推动体卫融合。倡导“运动是良医”理念。推广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建立健全体卫融合机制,推动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向基层延伸,逐步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门诊,提供健康检测、评估、干预“三位一体”综合服务。
3.促进体旅融合。突出“半城山、半城水”的自然禀赋,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普及推广山地户外、航空、水上、马拉松、自行车、汽车摩托车、房车露营等户外项目,建设完善相关设施,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
(八)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
主要内容有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拓展应用场景。加快推进智慧场馆、智慧赛道建设,数字化升级改造公共体育场馆。
(九)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
主要内容有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区)的创建,结合各类健身主题日活动,传播科学健身健康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弘扬健康新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此部分不仅贯彻了省级、市级的相应工作要求和举措,也考虑到了弋江区的实际情况,确保实施计划工作任务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部分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三方面,保障了实施计划的顺利落实,特别是从经费投入、考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本级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健全体育工作领导协调机制。
(二)完善工作机制
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把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全民健身工作考核评价机制。
(三)落实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对各类健身场地设施的安全监管,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加大对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安全监管力度,制定安全指引,健全风险防范、应急保障机制。落实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
四、发文方式
建议以文件《弋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弋江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形式发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