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洪桥社区学思想、重实践,紧扣弋江区50项民生实事,切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聚焦重点对象、加大救助帮扶力度,兜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用心用力托起困难群众希望的“明天”。
温情救助,提高社会救助满意度。“现在身体怎么样?生活上还有啥困难没?”“身体还可以,药也够了。政府给我发低保金,买药还可以走医保,生活已经很好了。”暖心的关切、知足的回答。这是洪桥社区民政专干在回访低保特困户丁某时出现的温馨场景。今年60多岁的丁大爷是洪桥社区居民一名孤寡老人,几年不幸身患重病,经济拮据的他在得知高昂的治疗费用后,萌生了放弃治疗的想法。洪桥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时了解到情况后,通过积极协调和快速申请,很快为丁打野他申请到了特困救助,解了老人家的燃眉之急。洪桥社区坚持通过实地走访、爱心义诊、惠民政策宣讲等方式,全面摸清辖区困难群众实际情况,并分类记录归档,针对性选择适合的方式开展社会救助,让困难群众真正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凝聚合力,提高社会救助透明度。为促进社会救助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洪桥社区做实政务公开工作机制,统筹运用好“小微权力一点通”平台,不断丰富公开内容、融合公开渠道,助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同时,综合运用政策“明白纸”、宣传折页、动画短片、图文解读等形式,全面扩大社会救助公开内容的可及性、知晓度、覆盖面和影响力,为居民全面解读政策中的各项细则,确保社会救助政策在阳光下运行。
动态管理,提高社会救助规范度。社区工作人员根据大数据反馈的低保人员家庭收入等信息,在结合常态化入户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低保核查效率,确保核查结果准确运用。“现在我的腰椎病好多了,小孩也工作了,生活慢慢好起来了,我自愿退出低保!”马某感谢着说道。家住华港花园拆迁居民马某,2019年因病导致生活难以为继,被纳入低保。在政策的扶持下经过妥善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情况也大大好转,最后主动摘掉了低保户的“帽子”,社区其他受到救助的群众自立自强、主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被逐渐激发。
今后,洪桥社区继续把握“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主动发现、应救尽救”的宗旨,重点关注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结合低保、特困、低收入、临时救助等政策开展相应具体工作,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了多元化、个性化、贴心暖心的高质量服务。